一、穿戴规范
1、穿戴顺序
遵循“从上到下”原则:先佩戴工帽和口罩,再穿上衣、裤子,最后整理袖口和裤脚;脱卸时按逆向顺序操作。
确保服装完全包裹身体:上衣扎入裤腰,袖口、裤脚束紧,头发、胡须不得外露。
2、防护配件配套
需搭配手套、鞋套、护目镜等配件,形成完整防护体系;A/B级洁净区还需覆盖全身的连体服及鞋套。
进入高洁净区前需经过粘尘垫除尘、风淋室吹淋,并检查服装密封性。
二、款式与材质要求
1、款式设计
高洁净区(如A/B级)必须使用连体服,减少接缝处微粒泄漏;低洁净区(如D级)可采用分体式或大褂型。
缝制工艺需采用包缝技术,避免纤维脱落;袖口、裤脚使用松紧束口或双层设计。
2、材料性能
面料需为防静电、低脱落的聚酯或尼龙材质,防止静电积累和纤维污染。
无菌环境需使用经灭菌处理的抗菌面料,且不得释放颗粒或微生物。
三、洁净等级对应要求
1、D级区:允许分体式洁净服,需戴口罩,材质不得脱落纤维。
2、C级区:推荐连体服,强制佩戴口罩,服装需定期清洗并监测防尘性能。
3、A/B级区:必须穿戴不脱落纤维的连体服,口罩、手套等配件需无菌处理。
四、维护管理
1、清洗与灭菌
采用专业净化清洗设备,使用超纯水及非离子洗涤剂,避免二次污染。
清洗频率根据洁净等级调整:普通区域每周至少1次,高洁净区需每日或每班次清洗。
2、存放与更换
洁净服需存放于专用净化柜中,按编号分配,避免交叉污染。
破损或性能下降的服装需立即更换,严禁混用不同洁净级别的工作服。
五、行为规范
1、操作限制:禁止大幅度动作或快速移动,减少人体微粒释放。
2、卫生习惯:进入洁净区前需彻底清洁双手,禁止吸烟、饮食或触摸无关物品。
3、区域管控:不同洁净区人员不得随意流动,服装颜色或式样需有明显区分以作警示。
通过上述规范,可最大限度降低人体对洁净环境的污染风险,保障产品质量与操作安全。